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生活 > “江新比心”实践团深入南疆喀什洛克乡:宣讲接地气,服务暖人心

“江新比心”实践团深入南疆喀什洛克乡:宣讲接地气,服务暖人心

2025-03-28 下午 8:10:05      来源:新疆新闻网     编辑:金旭

7月的南疆烈日灼灼,“江新比心”实践团走进喀什地区叶城县洛克乡,在村委会大院、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展开了一场特别的“社区行动”。这支由10名大学生组成的团队,扎根当地,围绕党史学习、法律宣传和民族团结主题,……

7月的南疆烈日灼灼,“江新比心”实践团走进喀什地区叶城县洛克乡,在村委会大院、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展开了一场特别的“社区行动”。这支由10名大学生组成的团队,扎根当地,围绕党史学习、法律宣传和民族团结主题,以“唠家常”的方式与村民互动,将政策理论转化为听得懂、用得上的生活指南。

在洛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党史学习不再是照本宣科。实践团成员翻遍县档案馆,整理出8个本地红色故事——解放军战士帮村民挖水渠的老照片、库尔班大叔后人珍藏的军大衣,都成了课堂上的“教具”。74岁的维吾尔族老党员阿卜杜热合曼,捧出1965年的手写入党申请书,用生硬的普通话讲述“跟着党修水电站”的经历,台下30多位村民听得入神。团队还把课堂搬到玉米地头,劳作间隙用手机播放《山海情》片段,和青年农民讨论“怎么把核桃卖得更远”。

“江新比心”实践团深入南疆喀什洛克乡:宣讲接地气,服务暖人心第1张

法律宣传则瞄准了村民最头疼的实际问题。在乡司法所支持下,实践团梳理出土地流转、婚姻财产等20多类常见纠纷,编成汉维双语的《法律口袋书》。巴扎日当天,成员们开着三轮车支起流动咨询点,司法干部现场讲解“借条怎么写才有效”“彩礼返还新规”。一场模拟调解更让村民开了眼:两名队员扮演兄弟争宅基地,从吵得面红耳赤到握手言和,司法所所长逐句分析《土地管理法》条款,50多位围观群众举着手机边录边问。活动结束后,司法所的电话成了“热线”,一周内接到29起咨询,其中5起纠纷已进入调解程序。

民族团结的种子藏在日常细节里。村委会空白的墙面变成10米长的“团结画廊”,孩子们教队员画艾德莱斯绸花纹,队员教孩子用彩笔写“北京”“喀什”;语言互助角里,65岁的帕提古丽大妈学会用普通话问“医保怎么报销”,大学生们则跟着她学跳纳孜尔库姆舞步。最热闹的是“家庭相册”活动,5名队员住进村民家,翻出褪色的老照片——1998年汉族技术员指导嫁接红枣的黑白照、2016年抗震安居房建成时的全家福,一张张照片串起三代人的互助记忆。

“江新比心”实践团深入南疆喀什洛克乡:宣讲接地气,服务暖人心第2张

离开洛克乡前,实践团给乡里留下两样“礼物”:一个随时响应的“云端法律顾问”微信群,律师、司法所员和村民都在群里;6名佩戴“流动小喇叭”的中学生宣讲员,经过培训后已能熟练讲解农机补贴政策。乡长阿迪力望着村委会院子里还未干透的彩绘墙说:“这些娃娃没搞花架子,讲的都是掏心窝的话。”夕阳西下,巴扎散去的人群中,仍有老人攥着法律手册,向归家的方向慢慢走着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标注